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作者:时间:2019-08-05点击数: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机械类

专业代码:080213T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据“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智能制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智能制造工程领域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运维管理、项目规划等工作的系统集成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五年后,能够胜任解决智能制造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工作岗位,成为所在单位部门的工程技术或管理骨干。

毕业要求:

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智能制造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能够设计针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或智能制造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与开发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产品、控制、分析与解释说明,并能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能够针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解释和分析,评价智能制造工程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后果。

7.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作为个人、团队成员或领导能够在不同部门或组织或多学科环境中有效地发挥作用,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能就智能制造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开发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理解并掌握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对智能制造工程实践问题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生产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机械制图及CAD、机械原理及设计、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产线及关键装备、智能装备控制技术、智能传感技术、智能设计与仿真技术、制造工程与技术、智能制造系统规划与软件集成、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八年,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170

学分、学时分配表: (选修课程按照1学分16学时统一折算)

学分

学时/周数

学分占比

必修课学分

比例

选修课学分

比例

通识教育

63.5

1140

53.5

31.47%

10

5.88%

学科专业基础

33.5

552

31.5

18.53%

2

1.18%

专业课

24

384

16

9.41%

8

4.70%

实验实践环节

43

96/43

43

25.29%

/

/

自主研学

6

96

/

/

6

3.53%

 

170

2268/43

144

84.71%

26

15.29%

培养计划其他说明:(课程修读要求与说明等)

1.每个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1个创业课程学分和2个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其中创业课程学分主要通过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等获得。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获得途径参见江苏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学分评定与管理办法和学院的相关规定

2.重点打造《机械原理及设计》等综合型大课程、《机器人工程》等校企合作课程、《人工智能及应用》等学科交叉课程、《智能制造工程导论》等专业特色前沿课程、《机器学习》等双语课程、《智能农业机器人项目实践》等过程考核改革课程

3.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需取得2个美育学分和1个劳动教育学分,其中美育课程1学分通过艺术审美类选修课获得,艺术实践1学分、劳动教育课程与实践1学分依据学校具体规定获得。

4. 学生可选修专业推荐的自主研学课,也可根据学校公布的自主研学课目录选修6学分。


制定人:

教学院长:

教务处长:王谦

分管校长:梅


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矩阵:支撑课程原则上为必修课程,每门课支撑的毕业要求不应过多

毕业要求


支撑课程

要求1

要求2

要求3

要求4

要求5

要求6

要求7

要求8

要求9

要求10

要求11

要求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M




M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M



H

M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



M

H





M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M

M




M

大学英语(I)










H



大学英语(II)










H



高等数学A(I)


M











高等数学A(II)


M











线性代数


M











概率统计


M











大学物理A(I)













大学物理A(II)













工程化学













大学体育(基础)(I)













大学体育(基础)(II)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军事理论













形势与政策







H

M





学业规划概论












H

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













艺术审美类(公共选修课)








M





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C语言)


M



M








大学体育(选项)(I)













大学体育(选项)(II)













文献检索


H











机械制图及CAD(I)





M








智能制造工程导论










H



机械制图及CAD(II)





M








工程力学B(I)

M












传热学基础


M





M






工程力学B(II)

M












机械原理及设计A(I)



M










电工电子学A(I)













电工电子学A(II)

M












控制工程基础B


M


M









机器人工程A




H


H







机械原理及设计A(II)



M










现代工程材料及应用



M



M







智能制造产线及关键装备


M

M



M






M

智能装备控制技术

M

M


M


M







智能传感技术


H


H









制造工程与技术C

M



H


H





M


智能设计与仿真技术



H


H








智能制造系统规划与软件集成


M

M

M


M




M

M


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


H


M






M



大学物理实验A(I)




M









大学物理实验A(II)




M









工程力学实验




H









电工电子学实验




H









机械原理及设计实验




H





M




军事技能训练








M

M




创新创业实践I













创新创业实践II













艺术实践













劳动教育与实践













基础工程训练(I)








M

M




基础工程训练(II)

M





M

H


H




机械制图及CAD课程设计





H





M



机械原理及设计A(I)课程设计



M


H








机械原理及设计A(II)课程设计



M


H








制造工程与技术项目实践






H




M



CPS与工业物联网项目实践



M


M

M



M

M



智能制造项目管理实践






M


H

H

M

M


智能农业机器人项目实践

M


H




M


H


M


专业综合实践

M


M


M



M

H


H


毕业设计(论文)

H

H

H


H





H

H

H

注:工程类、师范类等认证专业可按照认证要求编制培养目标实现矩阵,HML分别对应支撑强度高、中、低。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大学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版权所有